沪实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2016-06-04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唐玮婕)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昨天宣布,为实现上海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制定了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在全国率先实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这是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配合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支持上海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张新表示,在上海率先实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其目的是完善房地产市场金融调控管理机制,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实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不是对既定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调整,而是为了确保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有效贯彻和落实。

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是从人口、房地产市场、房地产金融、经济与金融等四方面建立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监测指标体系,在综合评估判断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走势的基础上,构建逆周期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金融业务稳健运行和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张新表示,上海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率先推出,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建立起了覆盖金融各领域的“三位一体”的风险监测与管理系统。

一是自由贸易账户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的着重点是跨境金融活动,其功能是对上海地区的跨境金融活动进行7×24小时、逐笔、逐企业的实时监测,对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动态进行实时监测。

二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综合监管监测分析系统。该系统的着重点是上海地区的日常金融活动,其功能是覆盖上海各行业、各市场的金融业务活动,既包括传统的银证保金融行业,也包括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

三是此次启动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系统,将对占上海信贷总量三分之一的房地产金融活动实施全方位监测与管理。

张新强调,“上述‘三位一体’金融风险监测与管理系统的建立,使我们能对上海的各类金融风险进行全方位监测,对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维护上海金融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

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将由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上海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负责具体实施。下阶段,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运用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努力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平稳健康运行。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关链接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由“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基础数据库”“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监测体系”“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和“政策工具箱”组成。

“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基础数据库”既考虑人口对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又考虑了宏观经济与金融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既有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又有对房地产金融运行的关注,是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基础。

“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监测体系”是基于“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基础数据库”提炼出来的综合性指标,是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

“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主要用于评估辖内金融机构房地产金融业务情况,涵盖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稳健性、信贷结构等方面,是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工具箱”主要包括:一是定期开展审慎评估,根据市委、市政府调控要求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调整辖内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水平;二是将评估结果纳入货币政策宏观审慎评估(MPA)以及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中,依此对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激励约束政策;三是定期对社会发布《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评估报告》,引导市场预期,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