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一个月内演出60场:“海星之愿”走出特殊儿童戏剧本土化第一步
日前,为脑瘫和唐氏综合症儿童创作的沉浸式戏剧《可爱的农庄》再度登陆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而去年已经来过的针对自闭症儿童创作的沉浸式戏剧《暴风雨也不怕》,以及第一次来华针对脑瘫和唐氏综合症儿童的沉浸式戏剧《温柔的巨人》也将在此连番上演。
相比于去年的单纯引进,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经过一年的策划培训,培养了一批中国演员,这些演员将加入《可爱的农庄》及《暴风雨也不怕》中,与外方演员合作出演。
三部戏六十场 专为特殊儿童演绎
《可爱的农庄》《暴风雨也不怕》《温柔的巨人》三部剧都是只为6个小观众演出的沉浸式戏剧,来自英国的班布洛剧团将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演出60场,与特殊儿童现场互动。
第一次来华演出的剧目《温柔的巨人》,是专门为脑瘫和唐氏综合症儿童创作的。故事发生在苏格兰的渔村巴利湖,一个巨人因为看起来与众不同,被当地村民拒之门外。有一天,他救了一个戴着宽边草帽的溺水女孩,这让女孩和村民们看到了巨人的本性多么善良,认识到之前错误对待了他……没人应该被孤立,只是每个人都不一样而已。
相较于另外两部剧,《温柔的巨人》讲述了一个完整故事,精细的道具、舒缓的音乐、演员温柔的目光,短短40分钟的时间,仿佛做了一个美妙的梦。观摩观众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家长们获得了难得的放松,而孩子们也在感受,无论他们给出什么反应,无关好坏。“他们(演员)把我们的孩子当做宝贝!”一位家长在演出中不禁泪目,“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给到我们这些特殊孩子们。”
中国福利会“海星之愿”特殊儿童艺术体验及介入研究计划于2017年“六一”正式启动,通过引进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特殊儿童戏剧项目,为特殊儿童沉浸式艺术分享体验和特殊教育带来具有实践意义的理念和方法。“这个公益项目对我们剧场来说是投入最大的公益项目。”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总经理梁晓霞表示,虽然剧场通过自行制作道具等方式,尽量降低了项目运营费用,但仍然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但是我们必须要坚持。作为中福会下属的剧场,我们肩负社会责任,要为特殊儿童及他们的家庭做出努力,同时也想呼吁更多爱心企业及机构给予我们更多扶持。”
中国演员参演 本土制作走出第一步
“说实话,我现在不知道当天演出会遇到什么情况,我内心也是紧张的。”年轻演员范澄雨如是说。作为一个儿童剧的演员,之前所接受的都是以技巧、台词为基础的教学,而参与到海星之愿的项目中之后,她发现“交流”才是根本——与同台演员的交流,更是与台下特殊儿童观众的交流。“现在的好多演出大多都追求刺激观众的效果,而海星之愿的培训中,我感受到:引导帮助他人,也许才是戏剧本身存在的意义吧。”她说。
陈纤纤和仇佩琦都是上海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老师,通过面试和培训,成为了海星之愿的第一批演员。佩琦是个开朗爱笑的姑娘,从事特教7年,她对记者说,一开始她的父亲羞于对外界说自己女儿的职业,“我爸爸跟朋友总说我在一所小学做美术老师,可是他就是刻意避免了最关键的部分啊,我是特殊教育的老师。”佩琦表示,她会一直从事这项职业,她热爱这个职业。“能帮助到更多孩子和家庭,这就是我的愿望。”作为海星之愿的演员,她认为需要具备好奇心、观察力及创造力。纤纤今年开始尝试用戏剧方式给特殊孩子上心理行为课程。相比于其他演员,她心里还是比较平静。“我是一名特教老师,面对孩子的突发情况我还算有经验的。但是,我在彩排中发现,唱歌是我的弱项,但英国演员在这方面很专业。她们让我不要焦虑,相信他们。我就按照她们的步骤和要求一点点来,现在,我就专心唱歌,做好这一件事。”陈纤纤表示,第一场演出完成后,整个背都湿了,可见短短40分钟的沉浸式演出演员需要付出多大的能量。
此次参加“海星之愿”项目的第一批中国演员一共8名,他们是从70多名培训者中选拔而出。他们中的一半从事特教工作,另一半从事演艺工作,有两位还是儿童剧演员。他们以兼职的形式参与“海星之愿”项目的彩排和演出,去年11月曾参加班布洛剧团在上海举办的工作坊。经过培训后,第一批演员都具备了为特殊儿童表演的良好素养。英国班布洛剧团艺术总监克里斯托弗表示,非常感谢演员们的努力,也惊讶于他们第一次的表现,相信中国演员通过现场实战表演,积累经验,会做得很好。
项目持续推进 未来走进社区学校
据悉,此次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除了三部剧目演出外,还将联手班布洛剧团延续推出第二届国内特殊儿童艺术干预论坛,邀请业内人士探讨戏剧对于特殊儿童的影响。班布洛剧团的艺术总监将携中外演员为观众带来演绎性解析,为更好地推出本土制作,交流分享特殊儿童戏剧创作经验。
在未来,“海星之愿”大师班将继续发展,培训更多的中国演员,为下一步落地社区及学校,实现“送戏上门”“送工作坊上门”提供储备力量。“海星之愿”项目将与特教机构、特教学校一起,为更多特殊儿童带来无限可能。
文:张鹏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