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 | 致敬大师谢晋:“如何为人民创作出优秀电影”

2018-06-19信息快讯网

上海国际电影节 | 致敬大师谢晋:“如何为人民创作出优秀电影”-信息快讯网

▲谢晋关注现实,关切社会,一直将自己的创作与所生活的时代紧密相连。重看他的经典作品,现实主义扑面而来,图①:谢晋(左)在拍摄《芙蓉镇》时的工作照。图②:《女篮5号》剧照。图③:《舞台姐妹》剧照。制图:冯晓瑜

开幕式上,姜文作为评委会主席致敬他。展映板块,包括《芙蓉镇》在内的他的七部作品修复后重映,一票难求。“2018上影之夜”,演员陈冲忆及他,喉头哽住。

致敬谢晋、回望谢晋的电影艺术追求,在他离世十年之后,成为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最意义深长的风景。有些意外,但是必然。

于个人,比如姜文,“严格说,没有他,就没有我后来做导演的勇气”。于上海电影,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说:“他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变迁,也亲历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创作的一批银幕力作。”但这些都不足以概括大师真正的分量。谢晋身后,十年恍若隔世。中国电影一路走来,片数多了,市场大了,电影人开始叩问初心:如何为人民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在这样的语境下,人们如此热切地关注谢晋,与其说是致敬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毋宁看成是对当下中国电影发展的一次有意义的思考。

他敢于突破创作的舒适地带,为上海电影留下了宝贵经验

《大李小李和老李》沪语版首映,上海影城千人大厅,挤得满满当当。业界一致评论:这是圆了谢晋的未竟之梦。

事实上,《大李小李和老李》在谢晋的作品序列里,很是特别。它是唯一的喜剧,是为数不多的上海故事,是风格清新的小品式电影。这一切,与人们更为熟知的那个宏大叙事、悲悯之心的大师,太不相同。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曾与谢晋有段对话,里面详细回忆了这部“非典型”谢晋作品的由来。准确说来,那是一篇“命题作文”,是在艰苦岁月里为了替全国人民鼓劲而诞生的。

但恰是这样一次曾让谢晋突破舒适地带的创作,却无意间延续了上海乃至中国喜剧电影的一抹文脉。当时,滑稽戏是被许多人瞧不上的艺术样式,被嫌弃带着“小市民”的趣味。可谢晋的老师黄佐临非常喜欢,他甚至认为,如果滑稽戏《三毛学生意》拿到法国去参加全世界的喜剧汇演,绝对可以拿金奖。先生一席话,令谢晋的顾虑一扫而空。“那是一种讽刺的艺术啊。”他力邀滑稽名家文彬彬、范哈哈“触电”。本意是做成普通话和沪语双版本,后因胶片短缺等经济原因,没能录成沪语版。

如今在摩登的环境里看古朴的《大李小李和老李》,会打开谢晋独特的创作魅力。这部旨在图解全民健身的宣传片之所以经典,因为它把上海滑稽戏的夸张范式、早期喜剧电影的叙事技巧以及时代赋予的命题结合得妙趣横生。如此,说他为上海电影留下了喜剧类型片的宝贵经验,毫不为过。

他用一种电影的价值观,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拍电影

在石川眼里,谢晋的视听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用大师自己的话说:“我拍东西,喜欢追求一点诗情画意”。这是一种中国古老的人文传统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就像唐诗、宋词、元曲和历代绘画里体现出的那种中国传统文艺精神一样。

谢晋曾告诉石川,自己比较得意的有两个场景,一是《芙蓉镇》里男女主人公跳着华尔兹扫大街,二是《舞台姐妹》里戏班子拉纤的场景。

但仅仅用“诗情画意”来概括谢晋作品,又实在是浅薄的。石川说,谢晋代表了老一辈的群像。更确切些,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

任仲伦至今记得谢晋的一番话,那是他在从影50年纪念会上致自己的一封告白。其上写道:“谢晋,你从影50年了。50年来,你拍了30多部电影,你没有浪费时间,你可以兴奋。但你又不能太兴奋,你还没有拍出最好的电影……你还有多少时间拍电影,三年?五年?至少你没有50年了。”

他之所以产生时不我待的创作焦虑,只因他急于为脚下的土地、民族的命运来发声。他从来将自己的创作与所生活的时代紧密相连,实践着人生的艺术。

重看《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牧马人》或《芙蓉镇》,现实主义扑面而来。如同谢晋自己所言:“艺术家要对社会问题发言”,他关注现实,关切社会。他用这样一种电影的价值观,回答了今天中国电影的困惑——我们为什么要拍电影。不是谋利,也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把人物命运紧紧牵系于家国命运的深邃刻画。就像他曾呼唤的“要加强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创作,我们需要有思想力量的大作、有艺术激情的力作、有时代风范的杰作”。

“时代有谢晋而谢晋无时代”,有评论家这样评价谢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和长远意义。眼下,中国电影发展的技术、体量已与谢晋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大师的赤子之心,他的现实关怀与艺术追求,都是留给今天中国电影的一面明镜。


作者:王彦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高考是一部电影,你就该是这部电影的明星——有没有一部影片激励过做考生的你?
2018“电影党课”全面升级启动,84岁牛犇现场宣读入党誓词激动落泪
团结互信 共同发展 听习主席讲“上海精神”
集结华山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加州理工顶尖医生、学者,他们在研究什么……
我们整理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浩荡片单,赶紧圈好重点
长三角一体化 |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上海要主动谋划、主动作为、主动服务
“中国一半男人在吸烟”,近百企业在上海陆家嘴发出“无烟工作场所”倡议
手快有,手慢无!“老司机”告诉你,上海电影节这些“爆款”必须抢
重磅!上海国际电影节排片表刚刚公布!后天正式开票
当代海派名家韩天衡深圳办个展,特为鹏城创作巨幅榜书《鹏飞》《中兴》
第五代开篇导演去世——最强势创作群体符号下的张艺谋、陈凯歌们
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助力“四大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能级,推动长三角影视创作资源共享
国际管理学大师聚集上海,探讨国别区域管理与跨文化管理
谢晋是中国电影来路上最别致的风景
在谢晋的镜头里,角色是这样诞生的
电影节特别报道| 让我们与佳片重约——4K修复、经典单元和大师回顾展
“白玉兰”告诉我们:品质电视剧的炼成,源于滴水不漏的团队真创作
匠心·跟着大师当学徒 | 曹秀文:一支画笔留住浓浓“乡愁”
这部影片的沪语版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成长一样,都圆了谢晋导演的未竟之梦
上海国际电影节首设国际合拍片市场:在全球化资源运作中保持说好故事的自信
端午小长假,上海市民亲近自然生态欢度充实丰盛假期
文汇时评 | 以上海的多元优势提升创新优势
2018版《上海影视拍摄指南》向全球推荐近200个影视拍摄取景地,AR技术让地标"活"起来
上海经典老歌“出海”再扬名:杨学进独唱音乐会倾倒悉尼观众
上海医生“造血制氧”援助日喀则
美国电影《星期五的孩子》:用最本真的形式,表现最莫测的世态
上海国际电影节 | 刚刚,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世界首映,以3D全景声演绎传统艺术经典
美中影视产业博览会抢先看!9月的洛杉矶,红毯为中国电影人铺起
上海国际电影节 | 电影正在打开传统戏曲的传播新维度
上海国际电影节 | 詹姆斯·卡梅隆:他的作品是电影工业的注脚
“We爱”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两岸青年短片大赛”电影大师交流营“开机”!
推动长三角影视创作资源共享,《春天的马拉松》上海国际电影节起跑
上海抗战歌曲的创作、传播与意义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