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复挖中张家巷河填埋河道,重铸古城水乡文化精魂

2017-03-26信息快讯网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枕河而居”原本是苏州人绝美的水乡记忆。然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曾经联系着千家万户的苏州古城水系遭受过严重的破坏,“苏州再也不像苏州了”。在不少苏州年轻人的心中,那份浓到化不开的水乡情结,或许正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稀释。

日前,位于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内的中张家巷河西段恢复工程正式启动。复挖中张家巷河的消息在苏州本地论坛上引起了热议,人们在回忆往昔水乡画面的同时,也对未来河道恢复后的风貌提升表达了期待。为何这条“消失”的小河“复生”能引起如此关注?记者来到苏州,对此事进行探访。

半世纪前为开路而填河

在平江路中张家巷交叉口,部分路段搭起了临时围墙,围墙沿着中张家巷一直向东延伸。围墙内,建筑物基本被拆除。线缆、管道、碎石、泥土遍布,一点都看不出小桥流水的影子。如果不是苏州水利局工作人员朱奕相告,很难想象,街巷的下方就是中张家巷河过去的河道。

“当年,就是我们亲手把门口的中张家巷河给填没了。”家住中张家巷的86岁老人樊耀奎说,1958年,他作为合作社成员,参加了填河义务劳动,挑着箩筐,去东边的内城河城墙那边运土,合众人之力,几个月的时间就把河给填平了。1958年前后是苏州填河最为集中的时段之一,除了中张家巷,城中主要街道如景德路、观前街、中街路、养育巷、人民路也由填河而拓建。本世纪初,苏州市水利局河道管理处进行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明清时期苏州古城区河道长度为86公里,此后逐步减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填掉河道20余条,现在古城区内河道长度为35公里。

“苏州城区的河流已经被填掉了2/3。”同济大学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说,“当时填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古城人口增多,管理不善,河道垃圾淤积,水质下降,特别是夏季,小河漂满了西瓜皮等垃圾,有人心想不如将河填平,河道卫生将一劳永逸;二是为了城建需要,拓路建房。填河之后,方便是方便了,但从古城保护和规划的角度看,是不对的。”

期待提升古城街巷风貌品质

从填埋河道建房修路,到拆房挖路为河让道,古城水系的毁与护,很快就迎来了逆转。

“我记得1972年,连日大雨致使苏州古城被淹,这是苏州古城有记载以来第一次被淹。人们终于开始反思当初填河的后果。原来,苏州的水系在景观、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它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了它,排水机制就遭到了严重破坏。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苏州逐步恢复包括干将河在内的数条被填主干河,并对留存河流进行清淤,整个城市的水系得到有效治理。”阮仪三说,“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一定要尊重古城规划。古代城市的规划都经过了精确的计算,统筹考虑天文、地理、环境等‘风水’因素。苏州古城就应该是小桥流水人家,遇河而生,遇河而荣,无论何时,河都是苏州人的命脉,也是苏州城的命脉。”

阮仪三表示,中张家巷河的复挖,对排水的作用不大,效果应该主要体现在古城保护、景观和旅游等方面。

朱奕介绍说,中张家巷河曾是苏州古城中心直通护城河的主要通道之一,东西走向,东边连着护城河,西边连着平江历史街区的主河道平江河,三条河呈“工”字形。2012年底,仓街以东段200米河道恢复工程已经完工;今年2月,余下的400米河道恢复工程由平江路口的南张家桥开始施工,逐步向东侧推进到仓街。预计年内,整条中张家巷河有望在消失逾半个世纪后重现世间。

朱奕表示,复挖工程总投资1760万元,以上世纪50年代的地图为蓝本,开挖、修驳岸、架河桥、基坑支护、周边绿化……再在中张家巷河与护城河交界处建1座防洪泵闸。恢复后的河道宽约6米、深约5米。工程将按照“河街并行”的空间格局、“精巧雅致”的景观构筑、“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曲径通幽”的江南水巷等要求,尽量做到原样修复。

水乡的乡愁不能离开水

“小时候,出门都走水路,一家老小带着板凳,上了船,大人买米、买菜、买柴,采莲、采藕、采菱;小孩看风景、听故事。一到雨天,水滴从瓦片滴下来,打在街上铺的石头上,下雨还能闻到舒服的泥土味。”樊耀奎仍然怀念过往的水乡生活。他还有一个希望,便是将来河道恢复后能保持清澈。

“期望‘水上生活’完全恢复? 做不到。毕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河水也没过去清澈,走出厨房再去河边淘米洗菜,这不大可能。”阮仪三说,“但有了这些重要的物件、景观、场景,从河道、房子、河桥、驳岸等处引起联想、回味,想到曾经那种依托于水的公共及家庭生活空间,那种慢生活,这便是水乡文化的乡愁。把‘乡’留住,才能有‘愁’。”

“恢复中张家巷河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这条河,体现了整个苏州对传承水文化的重视。”苏州市水利局局长王国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放和包容的水文化浸润着苏州人的精神,没有水,苏州也就失去了魅力。“水文化是苏州文化的根,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条根有变细的趋势,如果任由它继续变细,总有一天会断。”他说,“我们要把根留住。”

王国荣介绍,今年年内,苏州将对中张家巷河、湄三河、季家浜、城湾河、青龙河、马家圈河、苏大内河、驳船浜、沧浪亭等城区9条断头浜进行沟通整治。“我们要让水连起来,活起来,清起来,让这座东方水城的水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他说。“今后的古城水系,只会有更好的保护。”

小河“复生之路”充满艰辛

朱奕坦言,作为苏州古城内首个实施的河道恢复工程,复挖中张家巷河克服了重重困难。“仅仅是寻找重修驳岸所使用的老石头———‘金山长条石’,就已花去我们大量的精力。”他说。

“老河道上遍地民房,地下还有无数线管。再加上街巷狭窄限制工作面,施工的难度非常大。”他说,“之前在拆迁等问题上,和居民沟通了很多年。以后,随着施工的推进,噪音、粉尘的影响不可避免,而河道两侧老房子,地基不稳,未来或许容易出现裂缝和沉降。我们需要在做好监测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沟通。”

朱奕算了算,进入项目组至今,水利部门已和文物、供电、燃气、自来水、电信、移动、联通、广电、路灯、污水等多个部门、单位进行协调。“举个例子,文物部门提醒,平江历史街区这块属于建设控制区域,必须层层批复方可开工。施工中,必须保证周边全晋会馆等国宝单位的安全。因此,协调工作非常重要,每个部门的意见都会融入最后的方案中。”他说。

艰难,从项目延续的时间也能看出。2004年左右,苏州便有了恢复中张家巷河的设想;到了2010年,项目得以立项;直到今年,仓街西侧工程才正式启动。

“恢复河道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其他水乡地区若想借鉴,需要考量相应的代价。”阮仪三说,“苏州古城有其特殊性,因为它在很早之前就有了保护意识,限制现代化发展,至今古城内没有一幢高楼。平江历史街区方圆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较好地保存了古代城内水道体系干支河结构的原貌和前街后河、河街平行的双棋盘格局,有利于风貌恢复。而对于其他一些水网系统破坏得非常严重的地方,想靠恢复河道来恢复水乡风貌实在太难。”

戏剧,在水乡的桥头巷尾流动
通州现汉代宜居古城遗址
上海与苏州中间的古镇
习近平在张家口市考察时强调要科学合理制定规划,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按进度高质量完成冬奥会筹办
河道整治需要网格化大联动
崇明自然水域内所有河道今起禁渔!发现违捕可拨举报电话110
“一河道一方案”坐实整治全覆盖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同济大学首开人文素养课《科学、文化与海洋》,汪品先院士领衔开讲
五位政协委员妙语连珠谈文化自信
“网红”可为传播传统文化开拓空间
潘鲁生委员:在“过日子”中传承传统文化
上海打捞局连续奋战590天——— “世越号”整体起浮重见天日
“猎狐2016”共抓获951名境外逃犯
上海后滩将建2平方公里世博文化公园!韩正现场调研并部署这件大好事
上海大学“课程思政”:在“时代音画”中解码中国文化
罗布泊发现一汉晋时期古城遗址
“一河一策”消除黑臭重污染河道
【新阅读】弘扬传统文化的用心之作
当我们说死亡其实在说尊重生命 复旦首届“生命文化节”开讲
苏州14位家长花钱托关系进公办学校:被骗33万
上海后滩地区将建世博文化公园,拟向社会征集金点子
28条整治河道沿线违建已“归零”
韩正赴青浦调研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动真格铁腕治水重基层群众为主体
青浦区28条重点整治河道如何做到岸边违建“归零”
周浦镇28条河道沿河拆违率先完成
张家禾:讲好多伦路上的红色故事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