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创中心建设持续激发发展动力

2017-05-18信息快讯网

核心观点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复兴传统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以营造创新环境为基础,以培育本土创新“引擎”企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

杜德斌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新要求,既是国家战略,更是上海的追求。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上海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要有新作为。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关键要以自贸试验区改革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重要载体,持续挖掘制度创新红利,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为国家深化改革创新开拓新路。

实现战略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作为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空间的极化区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策源地,是一个多要素组成的顶级区域创新系统,其中,人才是其形成的核心要素;企业、大学(包括科研机构)和政府是创新发展的驱动要素;创新文化、创新资本、创新设施和各种专业服务是其形成的环境要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是上述各类创新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作为创新主体要素之一的企业,是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和发展中最活跃和最关键的要素。世界著名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支撑起来的。比如硅谷,这里培育出了惠普、英特尔、苹果、谷歌、思科、甲骨文、推特、脸书、特斯拉等一大批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正是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最终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对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施以重大影响。

2015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了 《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开启了全面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伟大征程。两年来,上海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得益彰、创新功能与城市功能一体建设,科创中心战略实现良好开局,科技前沿引领力、产业创新支撑力、创新要素集聚力和制度创新示范力加速提升。但是,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来看,特别是对照硅谷、波士顿等全球典型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上海还存在不少差距,尤其是尚未形成本土化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龙头企业。因此,上海要实现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科创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都是中央对上海的战略要求。如果说“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顺应了上个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对外开放的历史要求,那么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追求则契合了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全球勃兴、创新驱动在国内深入推进的时代条件,是上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背景下承接国家使命,因应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那么,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科技创新功能应该是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它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牛鼻子”,对“四个中心”和整个城市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正确处理好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的关系,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予以布局谋划,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摆在上海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充分利用上海在历史中积淀和形成的综合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等优势保障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同时,用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提升国际经济中心的内涵和质量、拓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增强国际贸易中心的能级、巩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从而实现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的良性互动。

把科创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

强大的实体经济既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根基,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最终目的。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复兴传统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以营造创新环境为基础,以培育本土创新“引擎”企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

第一,营造浓郁创新氛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促进资金、人才等要素的集聚和融合,为企业成长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生境”。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驱动机制,引导企业更多地从市场开拓需求出发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培育和倡导“车库文化”“创客文化”等创业文化认同,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

第二,培育本土创新“引擎”企业,引领科技产业发展。要从播种、育苗开始,要从小微企业抓起,给小微企业足够生长空间,给民营企业更多的阳光和雨露,让大量中小企业能在自由竞争的环境里自然发展,通过野蛮生长、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最终孵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创新型龙头企业。

第三,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基于上海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布局一批能体现21世纪世界城市发展最新理念的产业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把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围绕大飞机的研发与生产推动民用航空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我们相信,只要中国的大飞机 (C919) 能从上海飞向世界各地,并且最终能与空客、波音三分天下,上海就将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张杰:中国经济站在全新发展周期的新起点
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习总书记考察广西”漫评②: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上海构建城市文化发展新格局
科技助力非洲铁路沿线经济带建设
落实共识巩固中美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势头
沪疾控中心:建议学生每月吃一两次鸡鸭血补铁
劲爆 上海市中心最大免税店连续5天全!场!打!折!
上海中心118层观光厅正式开放 55秒可达546米高空
上海新作为 | “科创”点亮的不止是大上海的未来
“实验室的淘宝”见证科创生态之变
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建设 将加大优秀教师统筹
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揭晓
是电视剧还是“广告剧” 太多花式植入“辣眼睛”
王羲之《大观帖》宋拓孤本亮相
上海全力以赴建设“创新之城”
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要算好生态账
“一带一路”建设与产业合作
与宝马集团、英特尔、Mobileye合力发展无人驾驶
青少年科创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生态环境
杨浦市民体育中心24小时不打烊 教练指导居民健身
未来,传统学校将被“学习中心”替代?
沪将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选址安亭
在建唯一穿越市中心的地铁14号线正全线推进建设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绿色发展 营造碧水蓝天
浦东率先启动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改革
环保督查力度前所未有,会影响经济发展?
引领上合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钟声)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