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疫区,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复旦上医讲述“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的故事

2019-10-29信息快讯网

扎根疫区,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复旦上医讲述“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的故事-信息快讯网

苏德隆教授(左三)和学生在朱家角

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红色基因薪火永传,今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举行,老中青多名讲者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门四代师生奋战在血吸虫病防治战线上的故事。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中疾控血防处原处长李华忠讲述了从苏德隆教授到袁鸿昌教授,再到姜庆五教授、余金明教授、周艺彪教授等四代复旦公卫人,为中国血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晞分享了上世纪50年代初,复旦公卫人面对大批解放军指战员感染血吸虫病危机时,果断开展血吸虫病阻击战的故事,分析了战争与医学之间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评价了在新中国第一场大规模血吸虫病感染事件中上医和上医人发挥的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首任院长、中国著名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学家苏德隆教授的外孙女阙之玫分享了外公苏德隆教授与血吸虫病斗争的一生。苏德隆教授始终心怀“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国家嘱托 ,全身心投入到我国的血防事业里,从未停止,并为新中国培养了整整一代流行病学专家。

扎根疫区,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复旦上医讲述“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的故事-信息快讯网

1990年,袁鸿昌教授进行血吸虫病“七五”攻关课题结题报告

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余金明分享了第二代血防人袁鸿昌教授抗击血吸虫的事迹。作为苏德隆教授的学生,袁鸿昌教授从研究钉螺分类及影响钉螺感染因素,到探索血吸虫病防治监测策略,从国内到国外,60年来始终奔走在血吸虫病研究的学术道路上。

姜庆五教授作为第三代血防人的代表,分享了在苏德隆教授、袁鸿昌教授等的引路下,复旦公卫人接力奋战在血防一线上的故事。他们不断探索钉螺监控和血吸虫病防治新方法,为基层培育了一批血防工作队伍,助力人群健康。

第四代血防人周艺彪教授分享了他只身前往四川凉山等血吸虫病防治“难点”和“重点”地区,带领当地居民摆脱血吸虫病困扰的经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他表示,新时代的脱贫攻坚一线是离不开公卫人的,不管是血吸虫,还是其它流行性疾病,都需要公卫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奉献。

扎根疫区,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复旦上医讲述“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的故事-信息快讯网

复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称,“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的故事,生动阐释了复旦公卫人薪火相传的公卫精神,就是扎根现场、扎根疫区、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中去,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

不以事艰而无为,只因任重而奋进。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伟国称,新中国成立后,以苏德隆教授为代表的复旦公卫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毅然投身“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足迹遍布南方30多个血吸虫病重灾区,对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共卫生学院“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的感人事迹,体现的是一代代公卫人不为名、不图利,在任何困难面前不屈不饶的精神,是一代代公卫人甘于奉献、为国奋斗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他强调,希望师生继承和发扬“一门四代、血防建功”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为人民健康奋斗的伟大事业中去。

当日下午,“一门四代血防建功 红色基因薪火永传”——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览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展。展览将为期一个月,旨在宣传公共卫生学院前辈的感人事迹,勉励新时代学子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复旦创意写作班,王安忆如何一步步把学生“推”向故事表达的极限
陈凯歌谈《我和我的祖国》:成功在于民众对国家发展的认可
郝维亚:谁说今天的我们不需要歌剧!
视频 | 翻开《光阴的故事——万里为邻》,在个体际遇中回望70年的动人故事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施杞:于术精处用功,于仁厚处用心
马云华东师大演讲:从小“不缺爱”的这代孩子为何格外需要培养“爱商”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 | 泰戈尔的中国情谊
基因编辑2.0版本先导编辑问世!专家:还需要再评估
李强今天与近50位青年才俊座谈!让更多创新创业的“种子”扎根上海,茁壮成长
你听过报童歌吗?穿越回十七世纪后,一睹近代历史的第一版底稿:90件中外报纸原件今起在复旦大学展出
黄昱宁:中国不需要一个山寨的麦克尤恩或阿特伍德
田子坊“时光录音棚”发出集结令 对祖国的爱大声唱出来
央视将开启《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唱响最动听的城市韵律
【视频】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荣誉教授孙曾一:对病人多一些人文关怀
林俊杰的吊水针头被卖,睡过的病床轮流躺?明星进了医院,也是需要尊重的患者
自贸区制度创新“破冰”,沪上医疗服务机构布局再提速
理论学习“活”起来也“火”起来 ,复旦大学推出学习视频微党课
《少年的你》片尾打方框致敬的人是谁?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设9个车站,金华至宁波铁路全线开工建设
《自然》子刊在线发表新成果:脊柱侧弯AI筛查,准确率可达专家水平
开门抓教育,调研求实效:复旦大学在调查研究中破解难题
进博会,我们准备好了 | 复旦“小叶子”站上进博大舞台,“我来,我上,我可以!”
刚刚,《自然》主刊发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张远波课题组最新成果:二维高温超导体研究取得进展
《自然》重磅:复旦大学团队研发亨廷顿病潜在新药,“明辨忠奸”的小分子胶水
中外诗人为何眷念祖国故土芬芳? 一年一度上海“金秋诗会”等你来
江湾记忆 | 复旦是如何在这里诞生的?
菜场改造升级换代 ,扎根社区初心不改
薛龙春:金石学共同体需要紧密合作,很像1980年代的集邮圈
23家山东老字号集中亮相,听非遗传承人讲述冰糖葫芦背后的故事
中科院不是理科生扎堆吗?古诗文可以写得这么好……长诗献礼祖国七十年、中科院建院七十年
江海通津到进博会盛事,不变的是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来“四叶草”旁聆听“海与城”的故事
中国馆特设香港、澳门、台湾三个子板块,展示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融合发展愿景
国家展探营体验 | 预备,茄子!和祖国来一张自拍合影吧
视频丨为祖国献礼!这个巨型盘扣是由龙凤旗袍的第五代传承人共同制作,平均年龄25岁
全球超80万耳聋者需要它!上海九院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入选奥斯卡的《哪吒》热度不散,我们需要哪些“冷”思考?
浙江首例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上岗”,完成首台胃癌根治术
国家新一轮医学教改怎么走,医科“双一流”如何推进?75所医学院校今聚复旦上医头脑风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