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请喝碱性水”刷爆朋友圈,专家给了3个字:“不科学”!

2016-09-06信息快讯网

 

这两天,打开微信朋友圈,一张关于检测瓶装水酸碱程度的图片被刷屏了。照片上出现了二十多种品牌瓶装水,每瓶水跟前搁置了一个检测杯,杯内经检测的水呈现不同程度的蓝色或黄色。不少人连图带文转发,为圈里的好友“科普”:蓝色为碱性,黄色为酸性,喝水请选择弱碱性水。

一时间朋友圈里炸了锅,可以用酸碱度pH值来衡量水的好与坏吗?真的如网传所说“弱碱性水更健康”吗?

简单地用酸碱度pH值来判断水的好坏是不科学的

先听听上海市地质学会矿泉水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牛晓英怎么说:

“图中水样呈现不同颜色是滴入了检验pH值的试剂。但是,简单地用酸碱度pH值来判断水的好坏,是不科学的。水的好坏,要考量的是多项综合指标。”

牛晓英指出,首先要确保水是安全的,没有受到污染,不含有毒有害的物质。水中要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此外,好水中要有一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也就是说,我们要喝有一定硬度的水,少喝、不喝软水和极软水。”

专家解释说,水溶性的钙、镁离子,比钙片等更易被人体所吸收;也有国外对照实验表明,喝硬度适中的硬水的人群比喝软水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低25%-30%。

“如果前三项指标能达到,这种水基本上是中偏弱碱性的。”

但牛晓英强调,仅用酸碱度pH值这一条来衡量水对人体的好坏,会将消费者引入误区,掉进商家炒作的“陷阱”。

在专家看来,在选水的问题上,市民不用太在意酸碱度的问题。

加入化学试剂,水的酸碱度也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过去被称作人工矿物质水的,就是人为地在纯净水中加入食品级的矿物盐试剂,酸碱度改变了,但本质上纯净水的基本特点并没有改变。

 

好水一定是中偏弱碱性的,但偏弱碱性的水不一定就是好水

西安营养学会副主任、国家一级营养师张婳说,因为饮用水基本上都是偏中性的,无论是弱碱性还是弱酸性的水,在人体的胃里面,通过胃酸的作用,实际上它都是偏酸性的,因为人体的胃酸是强酸,在消化道当中,胰液等消化液的混合作用下,食物、水在十二指肠内呈弱碱性。

“不管喝什么水,喝到胃里后,pH值都会改变。”张婳说,另外,人们血液当中的pH值一般是在7.35~7.45之间,身体中有一些缓冲(可以维护血液pH稳定),去维持身体血液当中的pH值。那么,这个pH值不会因为你所吃的是哪些食物,就有巨大的改变或影响。如果血液的pH值出现巨大变化,这就是身体的代谢出现了一些问题。实际上,饮用水只要符合国家饮用水的卫生标准,都可以饮用,不存在喝碱性水好还是喝酸性水好。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中指出,pH值通常对消费者没有直接影响,并且“没有提出pH的基于健康的准则值”。

去年10月,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一则“水知识科普问答”,其中明确指出“饮用弱碱性水更有利于健康”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而且人体酸碱平衡是喝水难以改变的。

 

酸性体质、碱性体质是伪概念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体内不同的体液有不同的PH值。例如胃液PH正常值是2–3之间;尿液PH正常值则是4.5-8;血液PH是7.35-7.45。而我们的身体通常呈现弱碱性其标志为血液酸碱度(pH值),也就是说人体酸碱度(PH值)稳定在7.35-7.45之间时属健康、正常状态。当人体的调节系统出现了问题、酸碱平衡被打乱,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因此,从医学角度上讲正常的酸性体质是不存在的,“酸碱体质说”更不成立。

在2007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有相关说明:“事实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预防一些慢性疾病,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碱性的作用。”碱性食物的疗效并非在于提供或改变人体本身的酸碱平衡状态,而是为了适时补充维持健康体魄所需的营养物质。

所以,碱性水不会让你更健康。让你健康的其实是你自身生生不息的生命系统,因此坚持每一天均衡合理的饮食结构反而对保证人体健康有利。

 

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2010年的央视315晚会,曾对“碱性水祛病强身骗局”进行过详细曝光。当年央视用权威解释和实验告诉消费者碱性水有益身体健康,就是一个营销噱头并没有实际的科学依据。但5年后,仍有高达34%的被访受众认为“碱性水能够改善体质”成了其歪论的拥趸。于是2015年,央视315晚会上不得不再一次解释碱性水“神话”背后营销多于功效的骗局,希望消费者能对此提高警觉[7]。

追本溯源,一开始,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以“酸碱体质论”为主题的文章还多以“科普”的面目自居,如今,几乎在所有该类文章后面都有某种品牌产品的身影或隐或现,有生产银杯的商家称,碱性体质的妇女更容易生男孩,因此要用纯银制造的杯子盛水能把水质改造成碱性,而喝了碱性水则能把体质轻易变成碱性。诸如此类的“弱碱性水杯”、“碱性离子水”、“天然绿藻”等神乎其神的新奇产品接二连三,而且也都搭上了“酸碱体质论”的“便车”。这不由得让人怀疑此手法是不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

弱酸性饮用水也有不少好处

关于“弱碱性水有益身体健康”这条谣言,已经破解完毕。其实反过来说,弱酸性水也有不少行业内公认的好处,例如进入胃部后能够减轻消化负担、强化食物营养吸收,起到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弱酸性饮用水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几乎绝大部分的水果存在形式均是酸性或弱酸性,苹果、橙、猕猴桃等等;世界上不少公认的优秀天然矿泉水源,水质大多数均呈弱酸性;[8]又如我们平时吃的醋,都是有益的酸性物质。所以,以酸碱性来判断饮用水并不科学。

面对市场上品类繁多的饮用水产品,消费者也无需困惑,行业专家们的一致观点是,“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水都是好水!”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全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从产品质量来讲,权威部门发布的包装饮用水产品标准、卫生标准及饮料通则等为全行业通行的质量检验标准以此对水的质量和指标进行有效地规范。从产品包装上讲,国家有营养标签标识标准等法规,通过此来对产品外包装和标签上的关键信息标注进行规范。而消费者只要依据这些标准来作选择,想找到好水并不难。

 

我们应该选择喝什么水要注意些什么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喝什么水呢?喝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张婳建议,市民饮用水最好是饮用白开水,纯净水一类的纯水,建议偶尔饮用。长期饮水的话,还是建议饮用富含矿物质的白开水。因为自来水经过加热之后,成为白开水,在加热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杀菌、除虫卵的作用。并且北方一些水的水质偏硬,在加热过程中,过多的矿物质会随着水垢进行沉淀,在饮用白开水的时候,既能达到微生物的标准,又可以饮用到水质软硬适度的饮用水。

另外,张婳还建议,有消化道疾病的,比如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建议适当饮用一些弱碱性水,如苏打水这类弱碱性水。她说,不少市民觉得喝水能预防很多疾病,其实,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一个很好的做法,一是要保证饮食当中的营养均衡,二是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如果仅仅是单靠一种食物,比如说光靠饮水来起到治疗疾病或者预防疾病的话,这种因素太单一,往往达不到效果。

购买瓶装或桶装饮用水,市民可以选择标注有“饮用天然矿泉水”的,而纯净水则不宜常喝。

有检测显示,上海的自来水含有矿物质,并且软硬适中,适宜饮用。上海的自来水出厂时达到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标准,但输水管网、高楼水塔中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到达居民家庭从自来水龙头流出的水就不宜直接喝,应当煮开了再喝。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做如下小结:

1.好水一定是中偏弱碱性的,但偏弱碱性的水不一定就是好水。

2.饮用水的pH值对消费者影响不大。

3.“饮用弱碱性水更有利于健康”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而且人体酸碱平衡是喝水难以改变的。

4.“离子水”“小分子水”“太空水”等”功能水“并没有保健功能。

所以,大家就别再纠结于水的酸碱度啦!水是生命之源,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哦~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毫升左右,记住咯!

泰国网红“棒糖妹” 她的身材真的很不科学
夏季饮水谨防水中毒 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
网传吃小龙虾会得肺吸虫病?专家:没确切证据
学生科创开始体验科学之美
8月楼市渐回暖 专家:"金九银十"成色或有限
8月初上海房价再破4万 专家称“这只是开始”
数学教育专家发倡议书:学奥数力戒低龄化全员化功利化
专家解读中国传统"侠"文化:"侠"的自信来自担当
两代女科学家接力摘取“科学明珠”
星地对话前夜——“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速写
材料物理科学家张远波:科研魅力在于不断攻克“不可能”
上海生命科学图书馆馆藏珍稀孤抄本《本草拔萃》在上海书展首发
刷一刷鲁迅和他的“朋友圈”
还在朋友圈转发广告?今天起,小心承担责任!
首批13家网络募捐平台获认证 朋友圈公募或违法
引领世界经济航船从杭州再启航
男生摆999个柚子向师姐表白被拒
上海科学家发现成年大脑记忆存储基本规律
养生专家:白露过后秋冻要有度 饮食养生宜平补
养生专家:白露过后秋冻要有度 饮食养生宜平补
复旦专家发明新技术:未来有望在家做验血等体检
VR是科学问题,也是哲学命题
读懂患者“心事” 消除患者“心痛” ——记中科院院士、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葛均波
日本“自然科学绘本大师”松冈达英在沪开讲座
科学新发现:高个子判断物体方位更准确
逆天小学奥数题刷爆朋友圈 网友吐槽培养神经病人
近来一些朋友圈里众筹民宿 有的可买住宿权
逆天“小学奥数”刷爆朋友圈 网友:这题有毒
“民宿众筹”火到朋友圈 能否达到营收预期
专家建言:虹口“一浦两港”可建水上城区
探索一种让科学“说话”的方式
杭州最美医生刷爆朋友圈:身材火辣 穿着旗袍上班
“喝水补钙”对中国人最有效?
“恐狂症”源于偏见误传 “狂犬病超长潜伏期”不科学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