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 | 80后90后科学家汇聚小卫星创新院新技术中心:只有为祖国奋斗,才有真正的激情

2017-10-12信息快讯网

 

十九大时光 | 80后90后科学家汇聚小卫星创新院新技术中心:只有为祖国奋斗,才有真正的激情-信息快讯网

【开栏的话】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神州大地沉浸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欢乐喜庆之中。

这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广大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一次盛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新的伟大征程,人民群众欢欣鼓舞、信心满满。今天起,将通过“十九大时光”专栏,向读者传递记者深入改革前沿、街道社区、工厂企业、学校院所采访的所见所闻,全方位、多侧面反映上海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的精气神。让我们一起记录下这生动、精彩、难忘的“十九大时光”。

 

十九大时光 | 80后90后科学家汇聚小卫星创新院新技术中心:只有为祖国奋斗,才有真正的激情-信息快讯网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新技术中心团队总是发挥集体智慧解决难题。(袁婧/摄)

“FAST发现了新的脉冲星,来国家天文台拜访的学者又多了不少。在不少领域,全球科学家都已在看着中国。祖国站到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为她承担大国责任提供支撑。”昨天,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新技术中心主任张永合正在北京出差,通过党支部微信群发回了上述这条信息,激励中心“80后”“90后”青年科研人员。

“承国家之志,铸时代新星”是镌刻在小卫星创新院入门大厅墙上的十个大字,也是这支组建仅14年、平均年龄仅31.7岁的年轻团队的座右铭。新一代北斗导航系列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近年来,小卫星创新院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总体研发工作,迅速成为我国航天领域的一支排头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空间科技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张永合说,为大胆探索技术前沿,创新院从两年前开始组建新技术中心,搭建一个可以让各种新理念、新技术融合交汇的平台。

16位年轻科学家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开启了一次空间技术的“逐梦之旅”。

无论是从美国、德国、西班牙、日本学成归来,还是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院校,他们都怀揣着同一个梦想:为祖国空间科技走向世界前沿而尽力。

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毛青筠和蒋俊、张博一起,探索“空间可重构模块化”技术,他们形象地将这称为“在太空中玩变形金刚”;丁国鹏、支帅等专注于发展智能视觉技术,让航天器模块未来的交会对接更加自主;王亚敏、邱成波、孙煜坤等则在为低成本、高智能的深空探测小卫星做着技术准备,争取在2025年前实施着陆小卫星,探寻生命与水的证据……

“只有为自己的祖国奋斗,才有真正的激情。”今年年初,王彬由中科院“百人计划”从日本引进回国。不到一年,他已获得多个项目的支持,并组建起一个相当规模的实验室,在激光微推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新技术中心团队每个年轻人几乎都有自己申请到的科研项目。

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得益于近几年力度不断加大的引才政策,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都已顺利落沪,了却工作的后顾之忧。

16位年轻人中有12人是党员,在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人生选择中,他们感受到了祖国发展强大的脉动。“在浦东张江,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的兴起、高校和高水平科研机构的云集,都为我们带来了更好的科研环境。”张永合说,微小卫星已成为世界卫星发展的前沿,身处张江,在汇聚创新技术的同时,更可将创新能量向外辐射。

不久前,小卫星创新院与葡萄牙一家研究机构携手组建实验室,着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合作平台,旨在探索从深海到深空的集成交叉前沿技术;他们还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方商讨筹建联合实验室。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我们都热切期盼党的十九大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张永合说,“当更多空间科技领域的欧洲创业者开始瞄准今后十年的中国市场时,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我们更要为开启新的征程做好准备。”

被新技术拥抱的课堂如何革新
上海,在科技创新中砥砺奋进
月子中心有国标了!看看都有哪些要求
松江:打造科创中心承载区 建设实体经济新高地
摩拜单车“扫码开锁”技术被告侵权 沪知产法院:NO!
受益生殖技术双胞胎越来越多,专家:不应盲目追求多胎妊娠
科技创新,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引擎
科技创新,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引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推进强军兴军纪实之四
张高丽出席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
聚天下英才 圆复兴之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纪实
应勇会见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成员 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参与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首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前10
首次!上海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前10
人像识别、全景地图等5项前沿技术亮相上海边防
风云四号卫星正式交付使用
丰田汽车子公司TRI公布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进展情况
上海交大王浩伟教授廿载攻关,解决国家最急迫技术难题
十九大代表风采⑦ | 吴娜:周到服务,为旅途添上一抹暖色
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系列报道 | 集聚金融资源,促进资金融通
斯诺克上海大师赛11月13日开杆 丁俊晖亮相上海旗忠网球中心
八部作品将亮相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舞边无际”演出季
十九大时光 | 上大师生细数五年来科技创新的“中国突破”,自豪感使命感荡漾在大学课堂
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系列报道 | 联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夯实“桥头堡”基石
技术正在颠覆我们的世界 但创业仅凭伟大的技术还不够
解决医学创新“最后一公里”难题 上海广慈—思南医学健康创新园区启动
“超越摩尔”为中国智造贡献力量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新兴技术领域“弯道超车”
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
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
上海梦中心明年底投入使用 补上徐汇滨江餐饮配套短板
1149.02公斤!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再创新高
上海医生赴喀什义诊,不仅带来技术还带来健康理念
上海两大机场全力提升航班准点率 多项新技术即将应用
“双11”不该让新技术充当“背锅侠”
[中国梦实践者]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用北斗照亮人生坐标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开幕,大量新技术已进入融合应用阶段
为研制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药,蒋华良不断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从探月工程的激光高度计到“墨子号”卫星,王建宇始终在空间光电探测领域前沿探索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