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5%家长掉进过培训机构消费陷阱 解决率仅有10%
今天是315,第35个消费者权益日。近年来课外辅导市场规模极速扩大,虚假广告、退费难等危害家长和学生权益的问题日益突显,教育培训机构已逐渐成为消费者投诉维权的重灾区。在上篇《报课外辅导班也要"斗智斗勇"?!你准备好接招了吗》中,我们发起了315维权活动,短短一周时间就收到3万份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超95%家长遭遇过机构骗局,其中虚假广告陷阱最多。收费高退费难、老师教学质量差问题已成教育培训行业顽疾。虽然家长的维权意识增强,但往往无疾而终,仅有10%的投诉被解决。
超95%家长遭遇过机构骗局虚假广告投诉最多
参与调研的3万名家长中,仅有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被教育培训机构"坑"过。数据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意味着100个家庭中就有96个被不同程度欺骗过,同时也印证了目前课外辅导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的现状。从调查数据可知,虚假广告是家长投诉最多的,占比24%。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是很多培训机构的惯用伎俩,很多小机构会杜撰办学成绩,师资力量以吸引顾客,甚至给出"包过"、"保提分"等不负责任的承诺。除此之外,投诉最多的依次是名师造假(21%)、退费难(20%)、收费不透明(14%)、无办学资质(12%)、学校卷款跑路(5%)。
搜狐教育《智见》还发现,参与调研的受访者半数以上表示不仅经历过一种形式的骗局,一次骗局多半带出其他骗局。所以,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慎重决定,以防"多米诺效应"出现。
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教师缺少专业化培训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效果。选择一家培训机构,很大程度上是在选择老师。然而部分无良培训机构却在教学部分偷工减料,师资力量成为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调查报告显示,38%的受访者认为各机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33%的受访者表示人员流行性大造成了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2017年两会上也谈到,很多课外辅导机构的师资多是半路出家或大学毕业生,往往不具有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而目前对师资进行职业培训的机构很少。对于专业培训者严重匮乏的现象,钟秉林建议从制度建设入手,研制民办教育辅导机构的教师资格标准,建立教师资格认证机制,同时探索有效方式,加强对民办教育辅导机构教师的专业化培训。
个人信息被泄露 逾六成消费者饱受陌生机构骚扰
日常生活中相信大部分人都接到过陌生来电(或短信)的推销,我们的个人信息也被当成商品进行买卖,这就给了商家可乘之机,教育消费也不能幸免。95%的受访者表示接到过陌生培训机构的电话或短信推销,其中62%的人经常接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不仅给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也容易陷入培训机构布好的消费陷阱。随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课外辅导市场的普及,三四线城市的教育需求逐渐变大,很多没有办学资质的小作坊乘机进入市场,挂一个招牌,招几个学生,就成了一个家教中心。
很多家长在选择上没有太多鉴别能力,尤其是一些推销电话,开口提及孩子名字,称呼"××的妈妈"的方式与家长拉近距离,在对方巧舌如簧的攻势下很容易被"忽悠"。这里提醒所有接到陌生电话的家长,当您跟他进一步沟通前,先想一下为什么他们可以拿到您的个人信息。
在线平台找老师惹纠纷 中介应承担赔偿责任
在课外辅导市场中,除了教辅机构之外,个人性质的家教也是很多家长和学生的选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掀起了家教O2O模式的市场竞争,K12领域找老师的平台最多。六成的受访者通过此类平台选择家教,然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29%的受访者认为老师教学质量一般,24%表示效果不太好,满意度高的占比只有7%。
当被问及出现纠纷时谁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时,大部分人将矛头指向中介机构,认为承担责任的应是提供选择老师平台的公司,认为个体老师承担责任的仅有3%。这就对家教O2O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是解决找老师这个步骤,更要对服务品质做好把控,在老师入驻之前就做好把关,制定准入标准。
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 但维权效果差
搜狐教育《智见》发现,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占比60%)成为首选的维权方式。一般来说采用此种方式解决矛盾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但该方式由于缺乏国家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有时很可能达不到目的。这从"遭遇消费陷阱时,您的维权行为是否得到妥善处理?"这一调查中得到了印证。在维权行动过程中,63%的受访者表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已经解决的占比只有10%。对此,消费者应有采用其他方式的准备,如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行政机关申诉、找仲裁机构仲裁等。
培训机构鱼龙混杂 应早日制定准入标准
对于目前培训行业的现状,受访者也发表了自己观点。一位家长留言说道:“中小学培训机构的出现,扰乱了教育秩序,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不少家长经济上已不堪重负,严重摧残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败坏了教育声誉。中小学培训机构百害无一利,望国家严厉治理。"
这位家长的言语也许有一些偏激,却也真实反映了当下教育培训市场的乱象。45%的受访者认为培训机构鱼龙混杂,42%的受访者觉得目前市场上机构数量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也有13%的人表示少数无良从业者损害了行业声誉。
面对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欺诈行为,参与调研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从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占比32%)和增强行业监管力度(占比31%)下手,同时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占比19%),加强行业自律(18%)。
对此,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也表示应明确教育培训机构准入条件,他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整顿:(一)依法查处各类违规及失范办学行为。(二)尽快明确教育培训机构设立准入条件。(三)探索制定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及课程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也表示,同时还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引导,破除跟风、攀比、分数为王的教育观念误区,科学处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有效遏制课外辅导机构恣意生长,切实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